找到相关内容793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老人智力、体力、能力可能胜任,非由头脑敏捷,精力充沛,知识丰富的青年人实践不可。 因为念佛法门,无论是观想念佛,观像念佛,持名念佛,甚至实相念佛,皆属自利,皆是慧业,未兼修福,未能利他;一定要加以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帝师考源

    以之自觉、觉他,觉行圆满者曰觉者”。   “真智佑国”—“真智”,据佛教界的解释:“又名圣智,缘真如实相之智,故名真智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,(八思巴)以崇高的智慧,保佑国家(长治久安)。   “如意...

    张羽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40477209.html
  • 周昌乐: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

    虽今现有,有而性常自空。”([9],p.2),而“性空者,谓诸法实相也。”([9],p.3)等等,讲的都是万物的不真实性。不仅如此,《肇论》中还透彻地分析了“有”与“无”的依存和转化关系。如“诚以即...

    周昌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6.html
  • 和合众缘构建和谐 两岸携手共襄盛举——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纪实

    全场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。吉祥生自觉悟,而觉悟缘自对生死、对苦乐的体察与反思。佛陀希冀为世人寻求解脱大道,而了悟只有深入内心世界,才能正见诸法之实相。《吉祥颂》中的这条觉悟之路走得无比的决绝和艰辛,却又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147832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与南宗禅——以敦煌文献为中心

    唐代最流行的佛经之一,主要宣扬“般若性空”之理,主张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[⑦] 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差别相,破一切名相,从而达到不执着任何一物而体认般若实相的境地。   按照《金刚经》的说法,佛法就是要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5.html
  • 蔡瑞霖: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

    现象学,目标有四。就现象学发展而言,想藉助世亲唯识学观念,来见出:一、胡塞尔前期现象学,实相当于安慧性格的意识哲学,而二、后期则相当于护法性格。再就唯识学发展而言,也要藉助胡塞尔现象学观念,以见出:三、...慧识转变即「变异性」 的三义:因灭之同时,异于因的相,得果的自体,则「转变」 实相当于:同时性、异相性、副词描述词的三义( P.347 ) 。种现关系其实正是「二法展转的同时」之因果两转变( P.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4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

    根机较成熟者所施的教法,所以也叫做「熟教」。又此教已及大乘实相,所以也是「实教」。真如平等之「理」,与差别之「事」,相即相入,理外无事,事外无理,说一切众生皆成正觉。此教与「始教」相对而言,故名「终教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478958.html
  • 真知在佛门——收听美国之音有感而作

    渊博,也决不会有佛陀的这种境界,因为它决不是用“科学”的手段所能证明或实现的,因为“唯佛与佛,乃能究尽诸法实相”[26]。   当然,对于绝大多数的世人来说,佛陀的这种境界肯定是难以理解的,甚至是不可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279190.html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善业道。   经,又是什么意思呢?经,梵语叫修多罗,翻成中文为“契”。契有两方面的含义:一是契理,二是契机。契理,是符合宇宙人生的真理,也就是说,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,都跟宇宙人生的真实相符合,是不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
  • 晚唐观音法门的开展——以敦煌莫高窟 161窟为中心的探讨

    虚空;以虚空为道场,以法界为床。大日如来为令知见此道,示二种法身:智法身佛住实相理,为自受用现三十七尊,令一切入不二之道;理法身佛住如如寂照,法然常住,不动现于八叶,为自他受用,示三重曼荼罗,令十界证大...

    郭祐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479251.html